[正宫]塞鸿秋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
[正宫]塞鸿秋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功名万里”:为了功名,就像万里奔波忙碌的飞燕一般。
斯文:文,指旧时代的礼乐制度。后指儒者或文人。
光阴寸隙:形容光阴过得飞快。
“尽道”二句:灵彻《东林寺酬韦丹刺史》:“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此用其意。林下,指山林隐逸的地方。
【评析】 薛昂夫(1290?—1359?),回鹘(即今维吾尔族)人。又名超吾,字昂夫,号九皋,汉姓马,故亦称马昂夫,马九皋。薛昂夫为西域贵族,先世内迁后居怀庆路(今河南沁阳县),其祖、父皆封覃国公。历任江西行中书省令史、太平路总管、衢州路总管等职,晚年退隐杭县(今杭州市东)。薛昂夫多才,善篆书,有诗名,曾与萨都刺唱和,惜诗集已佚。其散曲“词句潇洒,自命千古一人”(《南曲九宫正始》),现存小令65首,套数篇,内容以傲物叹世、归隐怀古为主,意境宽阔,风格疏宕豪放。《太和正音谱》称“薛昂夫之词如雪窗翠竹”。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在仕途奔波,于宦海沉浮,或为实现理想抱负,或为光耀门楣,甚至仅是为功名利禄,这都无可厚非。但有些伪君子、假名士却心口不一,明明心恋官场,却口称林泉,这便显得太过虚伪可笑。而为何陶渊明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所尊崇,就是因为他的认真,苏轼称其“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可谓深谙陶氏之真。这首小曲便是对那些猥琐小人的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
小令开头,用排比对仗句式,几笔勾勒出痴迷于仕宦之途的可怜虫形象。且连用四个比喻,意蕴丰富,生动形象。这些竞奔之辈为富贵功名奔走钻营,犹如衔泥筑巢的燕子,忙忙碌碌。“功名万里”在此处为泛指,指钻营之辈奔走不歇,是用汉代班超万里封侯的典故。当他们醉心功名时,却已人格丧尽。《论语?子罕》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知识分子所应具备的圣贤之道和品行修养,早已荡然无存。一个“忙”字,一个“微”字,均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他们的青春岁月也在这种蝇营狗苟中“流如电”般悄然逝去,当两鬓已经斑白时,其仍未悔悟。尽管这些人嘴上喊着“休官”,但“林下何曾见”,这仅仅只是他们故作高致、以退为进的“终南捷径”,他们仍恋恋不舍这功名富贵,不愿放手。这两句直接借用灵彻《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句“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之意,“尽道”二字从反面说明世风日下,世上皆是虚伪矫饰之徒,充满沉痛之感。
在连着六句冷语嘲讽之后,作者以结尾处的“至今寂寞彭泽县”有力反诘,正面表明自己的态度:唯有陶渊明才是真正的高士!因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为官仅八十一日便辞官归隐,故此处以“彭泽县”代指陶渊明。“渊明”的“寂寞”说明真正可以超脱名利、归隐山林的是寥寥无几。此处的“寂寞”与首句的“忙”遥相对比,耐人寻味。
本曲直抒胸臆,自然中有一股豪放之气,元人赵孟曾评价其诗、乐府“皆激越慷慨,流丽闲婉,或累世为儒者有所不及,斯亦奇矣”(《薛昂夫诗叙》),也许是其民族血液里所固有的东西,显出薛氏作为西域贵族所特有的雍容潇洒。此曲典故与诗意巧妙相融,确乎达到了揶揄伪君子之目的。
[中吕]朝天曲
(四首)
沛公,大风,也得文章用。却教猛士叹良弓,多了游云梦。驾驭英雄,能擒能纵,无人出彀中。后宫,外宗,险把炎刘并。
董卓,巨饕,为恶天须报。一脐燃出万民膏,谁把逃亡照?谋位藏金,贪心无道,谁知没下梢!好教,火烧,难买棺材料。
伍员,报亲,多了鞭君忿。可怜悬首在东门,不见包胥恨。半夜潮声,千年孤愤,钱塘万马奔。骇人,怒魂,何似吹箫韵?
- 三辰谓日、月、星群后指众诸侯王匕鬯(chànɡ)《易·震》云[图]
- . 美好的心灵是我们永远的航标[图]
- 候望指负责守望、侦察的官员高诱注“是月缮修守备故曰官候也”九[图]
- 为了保证皇室安全和巩固中央集权两宋重视发展经济和强化币制在唐[图]
- 夏传子夏禹开始将王位传给儿子不再选贤禅让家天下天下从此成为一[图]
- 向来刚才白鹿《楚辞·哀时命》有“浮云雾而入冥兮骑白鹿而容与”[图]
- “刑罚的根源起于人们不能节制自己的欲望礼制和法度就是用来控制[图]
- 前调,柳浪闻莺晴空摇翠浪昼禽静霁烟收听暗柳啼莺新簧弄巧如度秦[图]
- 飘堕飘零安得怎么能够馨香芳香 何如何似比……怎么样盛年指青春[图]
- 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祖先的基业遵循传统的策略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