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到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荥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钞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
这时董卓迁徙天子改都长安,董卓仍留在洛阳。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当随朝廷迁往长安,因为到处战乱,就派司马朗带家属返回本县。有人举报司马朗想逃跑,抓住他去见董卓。董卓对他说:“你和我死去的儿子同岁,几乎大大有负于我!”司马朗就说:“您以超乎世俗的德行,遇上了连年战乱的时代,清除群凶,广荐贤士,这实在是虚心谋划,国家将要兴盛从而达到大治了。您的声威德行也因此而增高,功勋事业因此而显著,但是战乱仍一天天严重,州郡形势纷扰动乱,京城境内百姓不能安居乐业,纷纷抛弃了自己的财产,逃亡隐藏。虽然您在四关建立了禁卡,加重刑罚,逃亡的人仍然没有停止,这就是我悲哀愤懑的原因。希望您观察借鉴往事,稍加深思,那样您的荣誉功名就会与日月同辉,即使伊尹、周公也无法相比。”董卓说:“我也想到了这些,你的话很有意义!”
司马朗知道董卓一定要灭亡,担心被留在洛阳,立即发散财物用来贿赂董卓手下的当权者,请求回归家乡。回到家乡后对家乡父老说:“董卓谋逆叛乱,为天下人所仇恨,这正是忠臣义士奋起的机会。河内郡同洛阳疆界相连,洛阳东面有成皋县,北面毗连黄河,如果各义军不能进驻洛阳,军队肯定会停留在河内。这是军队交战争夺的地方,会四分五裂很难安定自守,不如趁现在道路还畅通,全族人东迁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与乡亲过去有婚姻关系,现在担任监营谒者,统率兵马,足以担任首领。我们先去投奔他,如果以后再有变故,慢慢观望也不晚。”乡中父老留恋家园,没有人跟随前去。只有同县人赵咨带领家属和司马朗一同前往黎阳。过了几个月,关东诸州郡纷纷起兵,达数十万人,都集结在荥阳和河内。诸将不能统一指挥,纵兵抢劫,老百姓死亡的将近半数。过了好久,关东兵散,曹操和吕布在濮阳互相对峙,司马朗就带领全家返回温县。当年发生大饥荒,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司马朗收容赈济同族人,教育训导宗族子弟,丝毫没有因为世道衰乱而懈怠了家业。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先时,民有徙充都内者,后县调当作船,徙民恐其不办,乃相率私还助之,其见爱如此。迁元城令,入为丞相主簿。朗以为天下土崩之势,由秦灭五等之制,而郡国无搜狩习战之备故也。今虽五等未可复行,可令州郡并置兵,外备四夷,内威不轨,于策为长。又以为宜复井田。往者以民各有累世之业,难中夺之,是以至今。今承大乱之后,民人分散,土业无主,皆为公田,宜及此时复之。议虽未施行,然州郡领兵,朗本意也。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雅好人伦典籍,乡人李觌等盛得名誉,朗常显贬下之;后觌等败,时人服焉。钟繇、王粲著论云:“非圣人不能致太平。”朗以为“伊、颜之徒虽非圣人,使得数世相承,太平可致”。 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遗命布衣幅巾,敛以时服,州人追思之。 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
初朗所与俱徙赵咨,官至太常,为世好士。 []
梁习字子虞,陈郡柘人也,为郡纲纪。太祖为司空,辟召为漳长,累转乘氏、海西、下邳令,所在有治名。还为西曹令史,迁为属。并土新附,习以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时承高幹荒乱之余,胡狄在界,张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作为寇害,更相扇动,往往棋跱。习到官,诱谕招纳,皆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又因大军出征,分请以为勇力。吏兵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邺,凡数万口;其不从命者,兴兵致讨,斩首千数,降附者万计。单于恭顺,名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贡达名士,咸显于世,语在《常林传》。太祖嘉之,赐爵关内侯,更拜为真。长老称咏,以为自所闻识,刺史未有及习者。建安十八年,州并属冀州,更拜议郎、西部都督从事,统属冀州,总故部曲。又使于上党取大材供邺宫室。习表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于道次耕种菽粟,以给人牛之费。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 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太和二年,征拜大司农。习在州二十余年,而居处贫穷,无方面珍物,明帝异之,礼赐甚厚。四年,薨,子施嗣。
司马朗二十二岁时,太祖征召他为司空掾属,担任成皋令,因病辞职,病愈后担任堂阳长。他治理政事力求宽厚和仁惠,不用鞭杖,而老百姓却不违犯禁令。以前,县中百姓有的被迫迁移去充实京都的人口,后来堂阳县被征调造船,迁移的百姓担心司马朗无法按期完成征调任务,相继私自返回帮助他造船,司马朗被百姓爱戴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后来他担任元城令,继而入京城担任丞相主簿。司马朗认为天下分裂的形势,是由于秦朝废除了五等封爵制度,而郡国又没有打猎习武的战备活动的缘故。现在虽然五等封爵制不能恢复实行,但可以命令州郡设置军队,对外防御四方异族,对内威慑图谋不轨的人,这才是上策。司马朗又认为应该恢复井田。过去因为老百姓都有历代积累的产业,患难之际被夺去,所以至今不能恢复井田。现在趁大乱之后,百姓流离失散,土地产业没有主人,都为公田,应当趁此机会恢复井田。恢复井田的建议虽然没有施行,但州郡可以领兵,却是采纳了司马朗意见。不久司马朗升兖州刺史,在兖州普遍施行教化,老百姓都称颂他。在军队中,他经常穿粗衣吃劣食,以俭朴来为部下做表率。司马朗平素喜爱有关评论人物的典籍,同乡人李觌当时颇负盛名,司马朗经常公开贬低他。后来李觌等人败落,人们就更佩服司马朗了。钟繇、王粲著文说:“不是圣人不能使天下太平。”司马朗认为:“伊尹、颜回虽然不是圣人,但只要像他们那样的人历代相承,太平仍然可以达到。”建安二十二年,司马朗同夏侯惇、臧霸等人征讨吴国。到了居巢,军中流行传染病,司马朗亲自巡视,给士兵送医送药。不幸染病去世,时年四十七岁。留下遗言说只要着粗布衣服,头系幅巾,用普通服装殡敛就可以了。兖州的人民更加追思他。明帝即位后,封司马朗的儿子司马遗为昌武亭侯,食邑百户。司马朗的弟弟司马孚又把儿子司马望过继给司马朗做子嗣。司马遗去世后,司马望的儿子司马洪继承爵位。
起初和司马朗一同迁往黎阳的同县人赵咨,官至太常,也是当时的优秀人物。
梁习字子虞,是陈郡柘县人。曾经担任过陈郡的主簿。太祖任司空时,征召他为漳县长,继而担任乘氏、海西、下邳县的县令,所到之县都以政绩好而闻名。从县令任上返回后担任西曹令史,升为西曹属。这时并州刚刚归附太祖,梁习以别部司马兼任并州刺史。当时正值高幹叛乱之余,匈奴在并州边界,骄横强暴,并州的官吏百姓被迫逃亡反叛,加入匈奴部落;郡中豪强拥兵自保,互相煽动,危害乡里,常常与官府形成对立。梁习上任后,诱导告谕,以礼征召地方豪强,逐渐荐举他们进入幕府担任官职,以消除他们拥兵自重的危害。豪强大族安排完后,又依次派遣他们的部下,说服他们自愿从军,借大军出征的机会,分别请求诸位将军任用他们做勇士。官吏和兵士离开后,再逐渐迁移他们的家庭,把他们迁往邺城,先后达数万人。对其中不听从命令的人,兴兵前去征讨,斩杀千余人,投降归顺的人数以万计。从此,匈奴单于恭敬顺从,名王俯首听命,他们的部下,或从事劳役,或担任公职,等同于编入户籍的百姓。边境清平,老百姓安于故土。梁习则经常鼓励农桑,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他推荐的当地知名人士,都扬名于世,记载在《常林传》中。太祖为此嘉奖梁习,赐以关内侯的爵位,正式任命他为并州刺史。并州的老人们都称颂梁习的政绩,认为在他们见到和听到的刺史当中,没有人比得上梁习。建安十八年,并州合并属于冀州,梁习担任议朗和西部都督从事,统领冀州和原来的部下。后又出使上党选取高大木材供应邺城修筑宫室。梁习上书请求设置屯田都尉两人,率领六百人,在沿途种植粮食,以供应人和牛的消耗。以后单于入京城侍奉朝廷,西北没有忧患,这都是梁习的功劳。文帝登上皇位后,重新设置并州,梁习又担任并州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食邑百户。梁习管理政事为当时天下第一。太和二年,征召他为大司农。梁习担任刺史二十余年,但生活贫穷,没有当地的珍贵财物,明帝曹叡很惊讶,给他的赏赐很丰厚。太和四年,梁习去世,儿子梁施继承爵位。
- 三辰谓日、月、星群后指众诸侯王匕鬯(chànɡ)《易·震》云[图]
- . 美好的心灵是我们永远的航标[图]
- 候望指负责守望、侦察的官员高诱注“是月缮修守备故曰官候也”九[图]
- 为了保证皇室安全和巩固中央集权两宋重视发展经济和强化币制在唐[图]
- 夏传子夏禹开始将王位传给儿子不再选贤禅让家天下天下从此成为一[图]
- 向来刚才白鹿《楚辞·哀时命》有“浮云雾而入冥兮骑白鹿而容与”[图]
- “刑罚的根源起于人们不能节制自己的欲望礼制和法度就是用来控制[图]
- 前调,柳浪闻莺晴空摇翠浪昼禽静霁烟收听暗柳啼莺新簧弄巧如度秦[图]
- 飘堕飘零安得怎么能够馨香芳香 何如何似比……怎么样盛年指青春[图]
- 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祖先的基业遵循传统的策略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