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在烹调加工过程中,难免会损失一些营养。只有尽量减少营养的损失,才能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增进人体健康。 米面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素在烹调加工中易遭受损失。通常淘米要2~3遍,甚至更好,经测定,维生素B1会损失29~60%,维生素B2和尼克酸可损失24%左右,无机盐约损失70%,蛋白质损失16%,若反复搓洗则情况更为严重。所以淘米次数不宜过多。吃面食时也应注意减少营养素损失。如吃捞面,面条中很多营养素会溶于面汤内,若面汤弃而不用则造成浪费。因此吃汤面比吃捞面营养价值高。另外有些人在熬粥时加碱,其实这种做法适合熬玉米面粥,它能使玉米中的尼克酸从结合型中游离出来,有利于机体吸收。但熬大米粥和小米粥时不宜加碱,因为这会造成大米、小米中的维生素B1大量损失。 新鲜蔬菜是人体维生素C的最主要的供应者,如何充分利用蔬菜中的维生素C呢?第一,洗菜时应尽量保持蔬菜的自然状态,做到先洗后切,否则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极易从断口处流失。切完后应尽快烹调食用,不能泡在水里或长时间放置。实验表明,蔬菜切完浸泡半小时,维生素C损失约20~30%。鲜黄瓜切成薄片放置两小时,维生素损失33~35%,放 3小时损失41~49%。第二,蔬菜在做馅时不要挤汁。因为菜汁中含大量维生素C和其它营养物质,挤去实在可惜。比如包白菜肉馅饺子,可先在肉馅中加入调料,然后和面,最后剁白菜馅,加入肉中混匀,立即开始包即可。这样的饺子营养价值会大大提高。第三,新鲜蔬菜适于急火快炒,而不宜煮、炖。因为急火快炒有利于维生素C的保存。 另外家庭中炒肉丝、肉片时,为了保存营养成分,最好的方法是上浆,这样淀粉浆会遇热形成壳,既防止营养成分的流失,也保持了肉的鲜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