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物:追溯事物之本源。原,同“源”。
四种道理各不相同,对于人才来说,四理必须依靠其外部表现才能彰显,而外部表现是依赖于内部资质的。所以人才的资质与道理相吻合,吻合了就会有其外部表现,外部表现充分了道理也就体现出来了,道理充分了就形成了一家之理。四理各有专家。所以资质平和恬淡,思考玄远微妙的事物,面无急躁不安之色的人,其心安详而缜密。与自然相通,就是道理之家的表现。遵守自然规律,所以能与自然相通。资质敏锐观察透彻,灵活有谋机智敏捷,面无迟钝表情的人,其心机智敏捷。能处理繁杂急迫的事务,就是事理之家的表现。遵守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能处理繁杂急迫的事务。资质性情温和平缓,能论说道理教化,面带安逸愉悦之容的人,则适宜做礼义教化。论说其中的得失,就是义理之家的表现。以义为礼教的内容,所以对得失的道理看得明白。资质性情机敏聪颖有悟性,推想性情追溯本意,表情不随意变化,是因为知道事物本来的真谛。适应情意的变化,这就是情理之家的表现。尊重事物的本性,所以能够掌握事物变化的本质。
四家之明既异,而有九偏之情。以性犯明,各有得失。明出于真,情动于性。情胜明则蔽,故虽得而必丧也。刚略之人,不能理微,用意粗疏,意不玄微。故其论大体,则弘博而高远;性刚则志远。历纤理,则宕往而疏越。志远故疏越。抗厉之人,不能回挠,用意猛奋,志不旋屈。论法直,则括处而公正;性厉则理毅。说变通,则否戾而不入。理毅则滞碍。坚劲之人,好攻其事实,用意端确,言不虚徐。指机理,则颖灼而彻尽;性确则言尽。涉大道,则径露而单持。言切则义少。辩给之人,辞烦而意锐,用意疾急,志不在退挫。推人事,则精识而穷理;性锐则穷理。即大义,则恢愕而不周。理细故遗大。浮沉之人,不能沉思,用意虚廓志不渊密。序疏数,则豁达而傲博;性浮则志微。立事要,则炎而不定。性傲则理疏。浅解之人,不能深难,用意浅近,思不深熟。听辩说,则拟锷而愉悦;性浅则易悦。审精理,则掉转而无根。易悦故无根。宽恕之人,不能速捷,用意徐缓,思不速捷。论仁义,则弘详而长雅;性恕则理雅。趋时务,则迟缓而不及。徐雅故迟缓。温柔之人,力不休强,用意温润,志不美悦。味道理,则顺适而和畅;性和则理顺。拟疑难,则濡懦而不尽。理顺故依违。好奇之人,横逸而求异,用意奇特,志不同物。造权谲,则倜傥而瑰壮;性奇则尚丽。案清道,则诡常而恢迂。奇逸故恢诡。此所谓性有九偏,各从其心之所可以为理。心之所可以为理,是非相蔽终无休已。
犯:规范。犯,通“范”。
历:审视,察看。班彪《王命论》:“历古今之得失,验行事之成败。”
宕往:豪纵不羁。疏越:疏忽遗漏。
回挠:屈服。
猛奋:刚劲奋发。
旋屈:回转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