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南宁KTV招聘网 > 南宁热点资讯 > 南宁名言/句子 >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

2022-09-17 21:46:52 发布 浏览 942 次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到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荥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钞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

这时董卓迁徙天子改都长安,董卓仍留在洛阳。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当随朝廷迁往长安,因为到处战乱,就派司马朗带家属返回本县。有人举报司马朗想逃跑,抓住他去见董卓。董卓对他说:“你和我死去的儿子同岁,几乎大大有负于我!”司马朗就说:“您以超乎世俗的德行,遇上了连年战乱的时代,清除群凶,广荐贤士,这实在是虚心谋划,国家将要兴盛从而达到大治了。您的声威德行也因此而增高,功勋事业因此而显著,但是战乱仍一天天严重,州郡形势纷扰动乱,京城境内百姓不能安居乐业,纷纷抛弃了自己的财产,逃亡隐藏。虽然您在四关建立了禁卡,加重刑罚,逃亡的人仍然没有停止,这就是我悲哀愤懑的原因。希望您观察借鉴往事,稍加深思,那样您的荣誉功名就会与日月同辉,即使伊尹、周公也无法相比。”董卓说:“我也想到了这些,你的话很有意义!”

司马朗知道董卓一定要灭亡,担心被留在洛阳,立即发散财物用来贿赂董卓手下的当权者,请求回归家乡。回到家乡后对家乡父老说:“董卓谋逆叛乱,为天下人所仇恨,这正是忠臣义士奋起的机会。河内郡同洛阳疆界相连,洛阳东面有成皋县,北面毗连黄河,如果各义军不能进驻洛阳,军队肯定会停留在河内。这是军队交战争夺的地方,会四分五裂很难安定自守,不如趁现在道路还畅通,全族人东迁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与乡亲过去有婚姻关系,现在担任监营谒者,统率兵马,足以担任首领。我们先去投奔他,如果以后再有变故,慢慢观望也不晚。”乡中父老留恋家园,没有人跟随前去。只有同县人赵咨带领家属和司马朗一同前往黎阳。过了几个月,关东诸州郡纷纷起兵,达数十万人,都集结在荥阳和河内。诸将不能统一指挥,纵兵抢劫,老百姓死亡的将近半数。过了好久,关东兵散,曹操和吕布在濮阳互相对峙,司马朗就带领全家返回温县。当年发生大饥荒,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司马朗收容赈济同族人,教育训导宗族子弟,丝毫没有因为世道衰乱而懈怠了家业。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先时,民有徙充都内者,后县调当作船,徙民恐其不办,乃相率私还助之,其见爱如此。迁元城令,入为丞相主簿。朗以为天下土崩之势,由秦灭五等之制,而郡国无搜狩习战之备故也。今虽五等未可复行,可令州郡并置兵,外备四夷,内威不轨,于策为长。又以为宜复井田。往者以民各有累世之业,难中夺之,是以至今。今承大乱之后,民人分散,土业无主,皆为公田,宜及此时复之。议虽未施行,然州郡领兵,朗本意也。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雅好人伦典籍,乡人李觌等盛得名誉,朗常显贬下之;后觌等败,时人服焉。钟繇、王粲著论云:“非圣人不能致太平。”朗以为“伊、颜之徒虽非圣人,使得数世相承,太平可致”。 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遗命布衣幅巾,敛以时服,州人追思之。 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

初朗所与俱徙赵咨,官至太常,为世好士。 []

梁习字子虞,陈郡柘人也,为郡纲纪。太祖为司空,辟召为漳长,累转乘氏、海西、下邳令,所在有治名。还为西曹令史,迁为属。并土新附,习以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时承高幹荒乱之余,胡狄在界,张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作为寇害,更相扇动,往往棋跱。习到官,诱谕招纳,皆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又因大军出征,分请以为勇力。吏兵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邺,凡数万口;其不从命者,兴兵致讨,斩首千数,降附者万计。单于恭顺,名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贡达名士,咸显于世,语在《常林传》。太祖嘉之,赐爵关内侯,更拜为真。长老称咏,以为自所闻识,刺史未有及习者。建安十八年,州并属冀州,更拜议郎、西部都督从事,统属冀州,总故部曲。又使于上党取大材供邺宫室。习表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于道次耕种菽粟,以给人牛之费。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 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太和二年,征拜大司农。习在州二十余年,而居处贫穷,无方面珍物,明帝异之,礼赐甚厚。四年,薨,子施嗣。

司马朗二十二岁时,太祖征召他为司空掾属,担任成皋令,因病辞职,病愈后担任堂阳长。他治理政事力求宽厚和仁惠,不用鞭杖,而老百姓却不违犯禁令。以前,县中百姓有的被迫迁移去充实京都的人口,后来堂阳县被征调造船,迁移的百姓担心司马朗无法按期完成征调任务,相继私自返回帮助他造船,司马朗被百姓爱戴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后来他担任元城令,继而入京城担任丞相主簿。司马朗认为天下分裂的形势,是由于秦朝废除了五等封爵制度,而郡国又没有打猎习武的战备活动的缘故。现在虽然五等封爵制不能恢复实行,但可以命令州郡设置军队,对外防御四方异族,对内威慑图谋不轨的人,这才是上策。司马朗又认为应该恢复井田。过去因为老百姓都有历代积累的产业,患难之际被夺去,所以至今不能恢复井田。现在趁大乱之后,百姓流离失散,土地产业没有主人,都为公田,应当趁此机会恢复井田。恢复井田的建议虽然没有施行,但州郡可以领兵,却是采纳了司马朗意见。不久司马朗升兖州刺史,在兖州普遍施行教化,老百姓都称颂他。在军队中,他经常穿粗衣吃劣食,以俭朴来为部下做表率。司马朗平素喜爱有关评论人物的典籍,同乡人李觌当时颇负盛名,司马朗经常公开贬低他。后来李觌等人败落,人们就更佩服司马朗了。钟繇、王粲著文说:“不是圣人不能使天下太平。”司马朗认为:“伊尹、颜回虽然不是圣人,但只要像他们那样的人历代相承,太平仍然可以达到。”建安二十二年,司马朗同夏侯惇、臧霸等人征讨吴国。到了居巢,军中流行传染病,司马朗亲自巡视,给士兵送医送药。不幸染病去世,时年四十七岁。留下遗言说只要着粗布衣服,头系幅巾,用普通服装殡敛就可以了。兖州的人民更加追思他。明帝即位后,封司马朗的儿子司马遗为昌武亭侯,食邑百户。司马朗的弟弟司马孚又把儿子司马望过继给司马朗做子嗣。司马遗去世后,司马望的儿子司马洪继承爵位。

起初和司马朗一同迁往黎阳的同县人赵咨,官至太常,也是当时的优秀人物。

梁习字子虞,是陈郡柘县人。曾经担任过陈郡的主簿。太祖任司空时,征召他为漳县长,继而担任乘氏、海西、下邳县的县令,所到之县都以政绩好而闻名。从县令任上返回后担任西曹令史,升为西曹属。这时并州刚刚归附太祖,梁习以别部司马兼任并州刺史。当时正值高幹叛乱之余,匈奴在并州边界,骄横强暴,并州的官吏百姓被迫逃亡反叛,加入匈奴部落;郡中豪强拥兵自保,互相煽动,危害乡里,常常与官府形成对立。梁习上任后,诱导告谕,以礼征召地方豪强,逐渐荐举他们进入幕府担任官职,以消除他们拥兵自重的危害。豪强大族安排完后,又依次派遣他们的部下,说服他们自愿从军,借大军出征的机会,分别请求诸位将军任用他们做勇士。官吏和兵士离开后,再逐渐迁移他们的家庭,把他们迁往邺城,先后达数万人。对其中不听从命令的人,兴兵前去征讨,斩杀千余人,投降归顺的人数以万计。从此,匈奴单于恭敬顺从,名王俯首听命,他们的部下,或从事劳役,或担任公职,等同于编入户籍的百姓。边境清平,老百姓安于故土。梁习则经常鼓励农桑,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他推荐的当地知名人士,都扬名于世,记载在《常林传》中。太祖为此嘉奖梁习,赐以关内侯的爵位,正式任命他为并州刺史。并州的老人们都称颂梁习的政绩,认为在他们见到和听到的刺史当中,没有人比得上梁习。建安十八年,并州合并属于冀州,梁习担任议朗和西部都督从事,统领冀州和原来的部下。后又出使上党选取高大木材供应邺城修筑宫室。梁习上书请求设置屯田都尉两人,率领六百人,在沿途种植粮食,以供应人和牛的消耗。以后单于入京城侍奉朝廷,西北没有忧患,这都是梁习的功劳。文帝登上皇位后,重新设置并州,梁习又担任并州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食邑百户。梁习管理政事为当时天下第一。太和二年,征召他为大司农。梁习担任刺史二十余年,但生活贫穷,没有当地的珍贵财物,明帝曹叡很惊讶,给他的赏赐很丰厚。太和四年,梁习去世,儿子梁施继承爵位。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