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南宁KTV招聘网 > 南宁热点资讯 > 南宁名言/句子 >  “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是当时各种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据宋代类书

“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是当时各种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据宋代类书

2022-06-05 06:40:12 发布 浏览 473 次

“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是当时各种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据宋代类书《事物纪原》卷九“百戏”引《汉元帝纂要》:“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后乃有高縆、吞刀、履火、寻橦等也。”这里的“曼衍之戏”指的是一种由人装扮成巨兽的舞蹈,“高縆”就是走钢丝,而“寻橦”是一个人手持或头顶长竿,另有数人缘竿而上的表演。“百戏”原本涵盖广泛,包括各种乐舞、说唱、戏耍等,而宋代之后则习惯上将“百戏”仅用于称呼杂技一类的表演。

什么是角牴?

角牴,又称角抵或角牴,是两人相抵以较量力气的一种运动。《汉书·刑法志》记载:“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先王之礼没於滛乐中矣。”这段话表明,角牴在战国时期已经兴起,秦代的时候更名为“角牴”(角抵)。实际上,角牴的由来是相当久远的,司马迁在《史记·黄帝本记》中说:“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斗,以角抵人,今冀州为蚩尤戏。”按这种说法,角牴是从黄帝战蚩尤的时候流传下来的。到了晋代,角牴又称为“争交”。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角抵》中介绍:“角抵者,相扑之异名也,又谓之争交。”相扑是角牴在南北朝时期又起的名字,这项运动在唐代时传入日本,并发展成为在日本非常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当然,现代日本的相扑与中国古代的角牴运动是有着较大差异的。其实,角牴早期的涵盖是很丰富的,到宋代之后才变为专指相扑一类的摔跤活动。

蹴鞠是足球吗?

蹴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球类运动。关于蹴鞠的最早记录见于《史记·苏秦列传》:“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蹋鞠”也就是蹴鞠,又名“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说的都是用脚踢球的意思。蹴鞠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起源于齐国都城临淄,齐宣王在位时期(公元前319~前310年)已经很为盛行。秦代,蹴鞠运动一度沉寂,进入汉代又复兴盛,并被视为“治国习武”之道,在军队和宫廷之中十分流行,使得蹴鞠由一种下层人民的运动提升为一种贵族运动。汉代还出现了研究这项运动的专著——《蹴鞠二十五篇》,这也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体育著作,可惜已经失传。到了唐代,蹴鞠的制作艺术和运动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改进,球变得更圆、更轻,而充气技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发明。唐代分队比赛,由原来的直接对抗转为间接对抗,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以射门数多者为胜,并且还出现了女子蹴鞠,女子蹴鞠不射门,而以踢球的技法显胜,这被称为“白打”。及至宋代,蹴鞠变得更加兴盛,上海博物馆藏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亲身从事蹴鞠运动的情景。《文献通考》记载:“宋女弟子队一百五十三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这时,球技已经发展出成套的花样动作,擅长者可调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身体的各个部位,使“球终日不坠”。《水浒传》中记述的因擅长踢球而发迹的高俅就是当时蹴鞠盛行的一个鲜明的例证。在球的制作方面,宋代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密砌缝成,不露线角”,做成的球要“正重十二两”,“碎凑十分圆”,由此可见制球工艺已经非常精湛。清代开始,蹴鞠运动变得冷落,近代西方足球传入,蹴鞠作为一种社会流行的体育运动就消迹了。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